养殖业养猪工具产品_黑龙江怎样做好畜牧+增值这篇大文章?
发布时间:2025-05-22 / 浏览数:54
文|龙头新闻·黑龙江日报宋晨曦
何玉军身为哈尔滨市某物流公司的调度人员,其手机每日都会接收到大量的货物分配通知,而这些通知所涉及的外地肉类食品订单数量,已超过5000份。
气温逐渐升高,游客们纷纷不舍地告别了“尔滨”,紧接着,哈尔滨红肠、齐齐哈尔和牛、伊春黑猪肉等黑龙江省的优质畜禽产品订单如潮水般涌来。这场席卷全国的“黑土美味风暴”背后,正是黑龙江“畜头肉尾”全产业链的迅猛发展。畜牧业的传统强省正紧密掌控着养殖和加工这两个关键环节,使得黑土地上的牲畜如猪、牛、羊、鹅等种类日益繁盛,它们正以全面升级的姿态,开启通往多元化食品供应的新篇章。
巴彦万润肉类加工做强“畜头”标准化养殖夯实供给根基
踏入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养殖区,成千上万头和牛均佩戴着电子耳标,借助智能化的饲养系统,它们能够精确地摄取到量身定制的营养餐食。“对于和牛来说,这种‘对牛弹琴’的做法是很有意义的,因为我们要每天播放音乐,以保持它们的情绪舒畅。”饲养员一边说,一边露出了笑容。
这片肥沃的土地富含氮、磷、钾等元素,饲草资源丰富,是肉牛的理想生长地。养殖基地的负责人谢文指出,饲养牛群需选用上乘的草料和精心配制的饲料,实行600天不间断的定时定量谷物饲养。同时,要为牛提供宽敞的户外活动空间,以增强其肌肉的柔韧性;在冬季,还需注意调节饮用水的温度,确保牛只的肠胃不受寒冷侵害。龙江和牛配备了一套完善的追溯系统,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,每头牛都配备了独一无二的‘身份证明’。从其家族谱系、繁育和培育过程,到养殖细节以及屠宰记录,信息均清晰可见。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,这一体系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。作为拥有身份认证的牛种,龙江和牛的出栏肉品雪花肉比例普遍高于A3级标准,且每公斤售价超过千元。
休闲中的牛生活
这是黑龙江推动畜牧业标准化、规模化升级的缩影。
黑龙江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寒地黑土和丰富的饲草资源,着力推进奶牛、肉牛、生猪和禽类等优势产业。该省通过实施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,并引入物联网监控、疫病智能预警系统以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先进技术,成功突破了传统“靠天养畜”的局限。
富锦市对狮头鹅的繁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突破,构建了“引进种源、本地驯化、北方繁育、饲养管理、肉质改良、产品研发、科技招商”的综合发展路径。这一模式将富锦市从华南的战略要地转变为北方的粮食中心。从最初仅有的7只成活鹅CQ9电子游戏官网入口,到2024年已繁育至5万只,涵盖了繁育、育肥、加工等多个环节的技术,形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狮头鹅核心种群。目前,该市已成功申请成为省内唯一一家狮头鹅父母代种鹅场。
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透露,到2025年,该省将集中精力发展“两牛一猪一禽”,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的进步,致力于巩固畜牧业的基础地位,积极探寻畜牧业的发展潜力,增强畜产品供应的保障能力,保证全年肉类、蛋类和奶类的产量保持相对稳定。
铁锅炖大鹅做大“肉尾”全产业链激活增值密码
巴彦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内,生猪历经屠宰、分割及深加工环节,最终转化为各式各样的肉制品,这些产品被运往全国各地……黑龙江正运用工业化的视角,将“肉尾巴”产业链延长,力求对每一头牲畜做到物尽其用。
在肇东市的大庄园肉业集团,记者目睹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进口羊肉加工厂,这里每日可处理近万只羊,并拥有全长3.5公里、全亚洲最长且技术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。大庄园肉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总监于中政指出,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,整个生产流程仅需40分钟,且全程温度恒定在11摄氏度。此外,至少12道工序的标准超过了行业标准,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羊肉的营养与品质。与此同时,正在推进的第三期高品质动物蛋白智慧产业园项目,一旦建成,将跻身亚洲最大规模的牛羊肉精深加工及中央厨房项目基地。
猪肉分割
我们明白,肉类加工产业与广大民众的饮食安全紧密相连。巴彦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配备了先进的生产线,能在12小时内将肉品温度稳定在0℃至4℃之间,实现低温保鲜,确保营养不流失,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质的鲜美。这是公司董事长王玉海在阐述公司优势时所说的。
巴彦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,机械化的生产线运作得井井有条。成百斤重的整猪在输送装置上整齐地挂着,员工们各自忙碌,动作敏捷。负责分割的工人李瑞手法娴熟,精准地切开与臀部相连的肌肉。“我的主要任务是卸下猪的后腿和剔除骨头,操作时手腕要灵活,用刀要精准,根据骨头走向,逐渐向髋关节部位进行分割。”李瑞这样说道。
有耳标身份的牛
王玉海表示,目前正推进的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及冷链集配中心项目,预计将在本年10月实现试生产。届时,将运用更为尖端的屠宰技术,从生猪脱毛、分割成两半,再到冷冻排酸处理,直至精细分割,整个生产流程将连贯进行,从而保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。同时运用MES、ERP等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,并配备完善的现代化、智能化设备,我们能够实现产品自动分流至仓库、生产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展示、生猪屠宰全过程的可追溯性,以及单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致力于成为国内屠宰行业的领军企业。
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消息显示,到2024年年末,该省从事屠宰和肉类加工的大型企业数量已超过130家,创造了将近350亿元的产值,同时,新鲜和冷藏肉类的总产量大约在125万吨上下。从畜牧品种的育种研发到最终端餐桌定制,从冷链物流体系到副产品的深度加工,一个涵盖从“畜头”到“肉尾”的完整产业链正在黑龙江逐渐形成。
鹅食品做活“融合”创新业态拓宽供给维度
在冰雪盛季,哈尔滨的特产红肠和风干肠等经典肉食,以及俄式风味的新品,其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了15%,成为中外游客离别哈尔滨时不可或缺的纪念品;登录各大电商平台,轻点鼠标便能订购新鲜的牛羊肉,快递便会直接送货上门……黑龙江正通过“畜牧+”的融合发展战略,让传统的“畜头肉尾”产业焕发出新时代的魅力。
坦白讲,我之所以重返黑龙江,全是因为那诱人的肉香味。这番话出自上海从事肉食品贸易的陈先,他边说边笑。
去年在哈尔滨国际商品交易会期间,陈先生在“黑土优品”展区品鉴了红烧肉与红肠,其肉香令他回味无穷。返回上海后,那独特的肉香仍萦绕心头。今年二月,他重返黑龙江,旨在考察当地优质肉制品,并寻找合作机会。他感慨于黑龙江的山水和优质粮食,认为当地的肉制品品质上乘。他计划深入访问多家畜禽养殖及加工企业,致力于将龙江的优质肉制品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市场。
大鹅养殖
目前,黑龙江旅游业日益兴盛,牧旅结合模式崭露头角,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。在伊春的宝宇森林猪生态养殖区,游客能够参与森林放养和定制认养等活动,此举有效促进了周边民宿收入的提升,增幅高达30%。哈尔滨市阿城区致力于推广“农家乐”旅游,游客们可以参观奶牛场,亲自参与挤奶过程,还能品尝到新鲜乳制品,同时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;而在黑河市逊克县,一项名为“鄂伦春牧歌”的旅游项目也备受关注,游客们有机会体验放牧生活,并欣赏鄂伦春族文化的精彩表演。这些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,还促进了当地畜产品的销售,为牧民和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。
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消息显示,未来,该省将不断促进具有龙江高纬度、寒地黑土地域特色的精细分割优质冷鲜肉制品的发展,同时,将致力于提高中高端产品的生产质量。同步指导相关市区加速推进重点企业孵化、工程建设项目、科技创新与创意设计助力、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、网络化联接及绿色发展、招商引资以及“三品”提升等关键任务,全方位支持“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年”活动和乡村振兴战略。
农旅融合
黑龙江省作为“养畜大省”,正努力成为“肉类强省”。该省的“畜头肉尾”模式正加速解决“种强加弱、量大链短”的长期难题,并在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应体系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。